台灣企業在經營品牌時,最常忽略的工作是『品牌文化』的醞釀及塑成!而這往往也是最終品牌價值展現中,台灣品牌最弱的一環。
品牌文化對於台灣企業而言,常常想到的是對消費者端的訴求,而忘記或是忽略自身組織的員工端感染,因此企業資源及活動幾乎都以外部行銷端對象為主,可是最終都發現員工的品牌熱情都不夠!一方面是原本企業重心不夠投入!二方面也因為整個品牌文化引導方式趨於舊式的績效考核,而流於人資執行教育訓練的一環而已。真正的文化導入需要一個技能性暨制度化的導入,才能有明顯效益,因此如何在兼顧熱情與績效顯現的雙向要求下,品牌文化可以真正深根?這就考驗著台灣品牌企業主的智慧!
我這兩年觀察品牌的成功都是因為企業的文化讓它成功!例如goolge現在的成功,最被消費者喜愛的不僅於它的服務,更是讓人想進入工作,因為人性化管理也直接由它的產品服務中傳達出來了!或是像Line的日本公司,都可以看到企業給員工的自由度!未來的企業文化中因子,最重要的是人性化!但是人性化不表示沒有紀律?台灣品牌目前經營超過20年者都進入一個關卡障礙,不是營業額劇降?就是市佔率遠離前五大國際品牌位置?由我的角度觀察認為,這都是品牌經營上必然的歷程,就像是人生的起伏一般,會進入到成長期,成熟期進而衰退期!如果品牌在此時不進行轉型的準備時,也將會進入更衰退的狀況,而轉型不僅於產品服務端而已,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的轉型!因為企業文化的轉型將直接影響品牌文化的呈現。
我常說『企業的創新在於『創新是對誰有價值?』企業最重要的價值認定來自於消費者和客戶,但是企業的創新價值也來自於員工!如果員工不認為自己服務的企業是創新的,那麼員工也無法將做事方式創新,因此一個組織文化面對的挑戰不僅於客戶消費者端,更重要的是組織內部!台灣企業面對國際市場詭譎多變的挑戰,可以發現產品端的創新已經不是最佳價值的展現,而是『組織能力的創新』!要創新能力只有從思想改變開始,因此運用文化感染的力量去影響是最直接極容易的,台灣品牌的下一波再起,只有由企業文化改變開始做,才能夠真正落實在組織能力中,最終展現在商業市場的消費者端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