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圍城心法

說聽得懂的語言,創造溝通價值

分享者:王文璨
目前任職: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長、明碁電通副董事長
長期關注台灣品牌議題。

  台灣品牌最欠缺的就是Communicate Value, 必須透過行銷人員擔任轉譯者, 把消費者的需求,轉換成產品開發者聽得懂的語言, 進一步取得組織內部的支持。

  行銷人員的挑戰有3C,分別是Communicate Value(溝通價值)、Create Value(創造價值),最後一個是Capture Value(獲取價值)。以台灣企業的現狀來看,3C裡面表現最差的是Communicate Value。

  為什麼我說台灣企業的溝通能力較低?第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常常活在市場裡;第二個原因是,組織內專門做決定的人,往往是高層主管,也是離市場比較遠的人,很有可能因為不了解市場,而做了錯誤的判斷。

  台灣的行銷人員要去了解西方市場,本來就有需求上的隔閡。我們沒有在市場裡生活,因此常常無法體會目標族群的需要,在台灣認為有價值的創造,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不一定同樣認為有價值。像是我們喜歡鍵盤小小的,但是美國人就是要大一點的;我們喜歡輕薄筆電,但是歐洲人覺得筆電重一點、厚一點沒關係。當我們不了解目標群眾時,做出來才問他們說:「你們喜歡這個,對吧?」這樣是有問題的。

  對我來說,行銷人員就是消費者和產品開發人員之間的interpreter(轉譯者)。行銷人員本來就是一個媒介,你聽到消費者的語言之後,要把它轉換成開發人員聽得懂的語言,這就是Communicate Value的一大部分。反之亦然,你不可以只跟消費者說,這部新車馬力多少?引擎幾C.C.?這些數字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你必須轉換成他們聽得懂的語言。

  另一方面,當行銷人員在內部溝通時,要如何說服別人一起堅持品牌的理念?這就要談到人的權力:第一種是位階權,也就是「老闆說了就去做」;第二種是專家權,你對市場或技術特別了解,也就是知識權。你跟客戶有很多互動、目標族群要什麼產品、要多少數量,你都能夠清楚掌握。

  行銷人員不可以老是待在公司總部,必須要勤跑市場、多看資料、多做研究,才有運用權力來影響其他人。當客戶端和技術端彼此不知道對方的狀態,行銷人員夾在中間當轉譯者,要把雙方的語言詮釋好,讓兩邊都能同意買單,才能創造價值。

  我到現在也不敢說自己行銷企劃做得很好,像是之前提到的3C,都是需要很多經驗才做得出來。做過業務的、市場端的人,就比較理解市場。未來想要從事行銷的年輕人,可以從行銷企劃部門進去,但是要多跑市場,學習管理通路、接觸消費者,這些管道都可以接觸到市場,一步一步慢慢累積你的市場管理能力。

(口述/王文璨 整理/趙荻瑗 摘錄自數位時代2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