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New Digital Age

    數位新時代

    作者:Eric Schmidt埃里克.施密特/ Jared A. Cohen 杰瑞德.科恩
    出版社:HODDER & STOUGHTON LIMTED
    指導者 / 總編輯 張蕙娟
    分享者 / 李睿芬

    在二十年前,「網際網路」對大部分的世人而言仍是陌生的詞彙;而今,我們的生活與網路幾乎密不可分,哪怕是一個小時的網路癱瘓,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本期TEBA好書分享所選讀的《The New Digital Age數位新時代》即以「透過網路彼此相連」的核心概念,設想了此刻以及未來數年間人類所能擁有的科技水準,生活將會如何變化。作者透過清晰的敘述,為讀者塑造未來自我、網路身分、國家、革命、恐怖主義、戰爭…等面向將會演變成怎麼樣的面貌(見圖一)

    在未來的生活中,連結上網將全世界的人們推入虛擬世界中,並居中改善實體生活環境。隨著獲得資訊的方式日趨簡化,數據資料可運用的層面將更廣,而系統的整合也將使時間運用越來越有效率。以開發中國家為例,企業提供消費者負擔得起的智慧裝備並且跳過撥接上網直接進入高速的無線上網,能達到效率的提升,剛果的捕魚婦女不再把魚放在市場,而是將漁貨留在河裡等顧客透過電話或網路下單後再捕捉宰殺。此外,隨著網路科技的連結,全球化將大步邁進,無論是全球供應鏈的分散與再整合、人力資源間的國際競爭與合作、科技融入教育經驗的技術、醫療檢測系統的發展…等,都將使人類在實體生活中遭受更多挑戰的同時也享受更便利、高品質的生活。

    在網路身分的部份,接下來的十年內,虛擬人口將會超越實體人口,每個人在網路上的諸多身分將帶來數據革命,透過雲端運算資料存取變得更方便但也帶來了資訊安全的問題,但數據殘留以及個人資料隱私安全的問題也相對而生,因此對人們而言未來最具價值的商品不再是有形的財產,而將會是身分識別。而全球資訊在網路的整合之下,報導將涵蓋更大的範圍,但也可能導致報導品質降低,如何選擇資訊來源的資訊軌跡也將影響自身的公民身分形象。作者也推測未來全球企業、法律、社會、個人將群起共同研擬應對策略,面對這項挑戰。

    隨著虛擬世界的人口越來越多,國家的未來也隨之受到影響,網路平台也將成為國家間角逐地位與影響力的平台,因而開始規範網路企圖展現影響力,近而發生網際網路巴爾幹化現象:透過篩檢資訊及封鎖部分網路管道而將全球性網際網絡分裂為有各懷利益心機的分散群體。在巴爾幹化效應的同時,也會看到基於意識型態或政治團結的虛擬多邊主義興起,一方利用資訊科技嚴格監控人民生活,另一方則控制住高限制篩檢與監視技術擴散到網際網路滲透率不高但成長中的國家。國家之間將在網路世界裡彼此上下其手,不想在實體世界裡顯得過度侵略卻又想削弱敵國勢力的時候,匿名性網路攻擊將成為充滿吸引力的選擇。

    拜科技之賜,未來將出現例來最活躍、最直言不諱、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民社會,通訊科技打破了年齡、性別、社經地位、環境隔閡等障礙,透過全球化的意見交流平台,虛擬世界變成了揭竿起義的新管道,讓革命之初變得更容易。而虛擬公民社會中的革命,由於不易察覺指揮中樞且強力鎮壓、武力…等傳統方式效果不彰,也提升政府平息運動的困難度。作者預期未來國家將採取「虛擬圍堵」的戰略,讓民眾在網路上公開宣洩對政府的不滿而適時降低革命的慾望;政府也會因支持改革而贏得面子。

    科技是人類達成目標的強效工具之一,無可避免地也會讓恐怖份子與暴力極端主義者受惠。未來恐怖份子團體將會包含實體與虛擬面向,例如透過互連的資訊系統取得核子、生化武器的相關資訊甚至使用權。網路恐怖主義駭客將從純粹興趣變成主流攻擊活動,隨著網路與低價裝置的普及到邊遠地區,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且透過網路提升駭客所需的技術能力,虛擬大兵將浮現,等待恐怖組織招募成軍。

    衝突與戰爭仍會在未來世代存續於人類社會中,並隨著科技發展與時俱進,出現不同的形式:對少數族群進行網路屠殺,刪除網路內容並限制網路連線;破壞數位行銷實力或渲染網路故事包裝以引起多維衝突;虛實並存的自動化戰爭…等。


    結語

    「這是一本關於未來的說明書,歡迎光臨數位新時代。」 網際網絡在不知不覺中已潛入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根據Internet World Stats的統計數據(見圖二)顯示:從2000-2012年間全球上網人口數成長了556.4%,在非洲地區成長率甚至高達3,606.7%!未來資訊科技將會無所不在,雖然科技並不是矯治世界的萬靈丹,但是巧妙地運用科技將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作者提醒大家在數位新時代中人際互動、工作方式、人民權力…都會不同,但切記要為自身的隱私而戰並靈活地切換於虛實的空間中。此外,我認為如何滿足消費者對科技產生倦怠感時的需求也是企業未來應該思考的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