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請留下您的E-mail將定期收到電子報

近期文章

聯絡我們

電話:(02) 2723-1748 / 2723-1880
地址:台北世界貿易中心3樓G區35號
Email:teba@teba.org.tw

機能性紡織品概述

指導者 / 總編輯 張蕙娟     分享者 / 陳韋如、郭源龍

機能紡織品之定義

依時間

圖一 依時間分類定義
圖一 依時間分類定義

 

依國家

圖二 依國家分類定義
圖二 依國家分類定義

 

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分類

複合機能性紡織品之組成構面

複合機能性紡織品由生活舒適、衛生保健及生活安全此三項構面所組成(如圖三),其中生活舒適:吸汗排濕素材、透溼防水、保溫素材、免燙素材、形態記憶纖維布及防污素材;衛生保健:防菌防黴素材、防蹣防蚊素材、除臭素材、量感素材及芬多精森林浴;生活安全:防輻射、電磁波素材、抗靜電素材、防燃素材、防紫外線素材及遠紅外線素材。

圖三 複合機能性紡織品之組成構面
圖三 複合機能性紡織品之組成構面

 

機能性纖維之功能、結構及技術

機能性纖維之主要機能、組織的聚合體及結構、背後的製造加工技術如圖四所示。其中我們以幾項主要的製造加工技術加以介紹與詳述:
1. 纖維表面接枝:對材料進行化學處理,使製成的化學纖維表面反應基接上機能基團,最後再製成機能化學纖維材料。
2. 高密度織物:是一種「組織防水」織物,大幅提升織物的密度,縮小織物結構孔隙,再依據不同市場之防水需求施予不同配方及條件之撥水劑與填塞劑,以控制孔隙之大小,達成市場所要求之透溼性與防水性之平衡。適用於運動休閒外套、風衣、羽毛衣等產品。
3. 混練:一種物理改性的紡絲方法,是目前開發機能性化學纖維材料最熱門技術之一,此技術主要是在紡絲聚合體原液或熔體中添加所需機能的添加劑或分散劑,均勻混合紡絲,製成具機能性的化學纖維材料。
4. 複合:目的是要製造複合纖維或超細纖維。利用兩種以上聚合體或具不同性質的同一聚合體之熔體或溶液,經表面噴絲口噴出,再將其中一種成分消除,使纖維超細化。
5. 塗佈:在織物表面塗覆樹脂或黏合一層高分子材料,使織物具有其他附加機能,如增進防水、透氣功能等。塗佈方式分為直接、乾式、溼式塗佈。

圖四 機能性纖維之功能、結構及技術
圖四 機能性纖維之功能、結構及技術

 

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驗證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檢驗制度與標章

機能性紡織品的消費市場著重產品的舒適性、安全性及健康性,但機能性的紡織品的功能是具「看不到,摸不到.用了才知道」的特性,故要具公信力之獨立驗證機構,提供客觀的驗證服務,協助國內外買主及消費者透過此一驗證標章分辨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等級。

圖五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
圖五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

 

圖六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吊牌
圖六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標章吊牌

紡拓會目前共訂定20項驗證標準,提供機能性紡織品生產及銷售廠商之產品驗證服務,驗證標章已向台灣、美國、歐盟、日本、大陸等地區完成註冊。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驗證構面與項目

功能驗證構面分為四種,分別是舒適、安全、健康及品質,詳述如圖七。

圖七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驗證構面

而目前由『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及驗證評議委員會』完成驗證項目共計20項,如圖八所示。

圖八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驗證項目
圖八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功能驗證項目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模式

驗證模式有以下四種,介紹與詳述如圖九所示。

圖九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模式
圖九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模式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單位

•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認證及驗證採發證單位與檢測單位分離,由紡拓會辦理發證業務,由合作的獨立實驗室辦理檢測。
• 目前合作的實驗室包括:台灣機能性紡織品、全國公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即工業技術研究院等。
至100年6月30日止,申請驗證件數共574件;通過驗證件數共428件。

圖十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單位
圖十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之驗證單位

 

發展趨勢

機能性紡織品之市場範圍

以日本為例,圖十一為日本機能性紡織品市場規模及成長率推估之分布狀況,從此圖中可以看出其產品生命週期的階段,左半邊屬於較為成熟的市場,而右半邊則屬於還在成長的市場,亦可大致看出機能性紡織品產品類別市場的大小排序,右上方為具較大市場規模及高成長率的區塊,其產品項包括吸濕排汗速乾纖維、抗菌防臭纖維、透濕防水纖維及蓄熱保溫纖維。在現實的市場上,單一機能是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機能性纖維及紡織品未來的發展一定是朝複合機能性發展,即使是負成長的機能性產品,透過多種機能的結合、產品的創新,未來仍具相當市場競爭力。

圖十一 機能性紡織品範圍與市場
圖十一 機能性紡織品範圍與市場

 

機能性紡織品之市場發展

1. 中間需求─成衣製造商、品牌供應商

  • 東南亞、南亞、中國等新興國家占有勞動力優勢,成衣加工廠主要分佈於這些新興國家,成為運動休閒品牌或零售商的主要供應地。
  • 台灣紡織產業近年以紡織品的出口為主,以機能性布料為最大宗。
  • 中國已成為全國最大生產國、紡織消費國、紡織服裝出口國。
  • 中國出口佔世界的比重逐漸增加中,表示中國的機能性紡織品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圖十二 中國紡織品出口額
圖十二 中國紡織品出口額

2. 最終需求─運動休閒產業發展之帶動

  • 國民所得提高、生活品質提升
    圖十三 2010年全球各地區運動及健身服飾市場占比
    圖十三 2010年全球各地區運動及健身服飾市場占比
  • 消費族群崛起及意識提升
    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餘,人們開始反思生活品質,對於健康、舒適及健康運動等概念越來越注重,其中因改變生活意識而形成某些重要族群快速的崛起,將是影響機能性紡織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運動休閒活動帶動運動休閒用品需求的成長,對於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女性:從90年代開始,女性開始廣泛參與各項運動,而女性在追求瘦身、美容及健康下,必然促使女性運動人口增加。
    ➢青少年:近年來少子化趨勢明顯,青少年生活在物資方面較以前充裕,且在現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對物質的功能更加要求,對於運動休閒方式也較多元化及個人化,會產生很大的消費影響力。
    ➢中高齡:有一定的社經地位,面臨即將老化的危機,在生活型態上會更積極參與運動休閒活動,同時兼具社交、學習、打發時間之功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市場影響力。
  • 世界賽事
    冬季奧運:2007-09年歐洲的運動用品零售成長率高於一般零售業
    世界盃:Adidas當時的球衣銷售量達650萬件以上,比上屆增加一倍。
  • 運動及健身服飾市場
    選擇運動服飾的場合已不僅止於運動,非運動場合的使用比甚至超過運動場合。根據Global Industry Analysts報告,美國運動及健身服飾總市場價值隨年增加。

 

圖十四 美國運動及健身服飾總市場價值
圖十四 美國運動及健身服飾總市場價值

以機能性紡織品終端商品市場而言,主要市場集中在歐美日人均所得較高之國家,其運動休閒產業也較蓬勃發展。

 

機能性紡織品─未來發展

1. 依據消費者需求:
不再是單功能開發,注意消費者的需求,針對族群或地域性的需求。
2. 未來展望:
新興國家所得快速成長、消費者族群崛起及意識提升、運動休閒產業的成長等因素影響,機能性紡織品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台灣現況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發展趨勢

1. 全球化的競爭:
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紡織品上游議價能力低。
2. 勞動力缺乏:
勞力密集的下游先行外移,中游的布廠亦積極尋求技術升級或開發新產品。

 

具市場潛力之利基紡織品─問卷評分

紡拓會針對具市場潛力之潛力利基紡織品調查,調查對象為ISPO(德國慕尼黑體育用品展,45個國家、超過2000家廠商參展)與OR(戶外研究)等國際專業展覽之台灣參展廠商及參與研討會之業者。

圖十五 具市場潛力之利基紡織品問卷評分
圖十五 具市場潛力之利基紡織品問卷評分

 

台灣生產機能性纖維廠商

根據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 (2010),目前台灣生產各功能機能性纖維的廠商,如圖十六所示。

圖十六 目前台灣生產各功能機能性纖維的廠商
圖十六 目前台灣生產各功能機能性纖維的廠商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產品開發方向

1. 機能環保:
近年台灣紡織業正藉由發展各種不同高附加價值材料達成差異化,漸漸與開發中國家之產品產生市場區隔,拉大與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產品之差距。此外,因應環境熱門議題,也因應市場上日漸增加重視環保的消費群,機能性紡織品不僅僅是注重流行而已,在生產過程以低汙染、低耗能為重點,並以能回收再生為訴求,以減少地球負擔,促使製造商和供應商發展具環保材質之原料或環保製程。台灣紡織業在既有的機能性紡織品研發技術下,加入環保元素,發展環保兼具機能性的紡織品。
2. 科技結合:
結合電子高科技的應用更能為消費者帶來有價值的利益,近年來在運動及健身產業方面,可穿戴科技呈現在結合電子、高科技原料、貼身技術等領域,雖然有些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但在運動及健身的裝備發展已經造成一定的影響力。像是手套、鞋子及夾克等應用加熱技術,可達到加強保溫效果;結合攝影機、GPS及生理感測器的服飾市場都呈現快速成長。
3. 舒適防護:
材質的發展為運動休閒產業創造更多的產品及市場,為了極大化人體在穿著衣物時舒適性及防護性,廠商在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更是爭奇鬥艷,更著重在產品的人體工學與功能性上,如吸濕排汗、透氣性、透濕防水、輕量、耐磨、抗紫外線及抗靜電等機能,要消費者穿得舒適、安全及健康。
4. 品牌發展:
在設計與品牌發展方面,品牌不但能創造商機,也可以帶動台灣紗、布原料的創新與品質,從原料到品牌整體產業鏈整合,台灣紡織業才能再度爆發成長力。舉例來說,台灣目前國民所得與 2000 年的義、德、法差不多(大約 2 萬美元上下),這三個歐洲先進國家自 2000 年起成衣服飾業逆轉呈現成長,主要原因是設計及品牌發展成功,而且這三個國家都有紮實的紗、布原料工業,由終端消費的設計與品牌發展,帶動上游紗布原料的成長,這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而且我們也有良好的產業條件為基礎。因為台灣紗線、布料在全球市場受到極高評價,全球主要知名品牌幾乎都有採購台灣紗布原料,尤其是機能性產品方面,是以台灣為採購來源,但因下游時尚服飾設計與品牌發展落後,因此無法賺取終端消費品利潤,根據英國時尚顧問公司以NIKE、Adidas 估算產業鏈利潤分配,從纖維、紡紗、織布、染整到成衣製作完成,原料及製造端所獲得利潤為 36%,而終端品牌通路獲得利潤達 64%,因此品牌是台灣紡織業未來必須要走的道路。

分享於社群: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