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請留下您的E-mail將定期收到電子報

近期文章

聯絡我們

電話:(02) 2723-1748 / 2723-1880
地址:台北世界貿易中心3樓G區35號
Email:teba@teba.org.tw

淺談善用共享經濟的族群想法

指導者 / 總編輯 張蕙娟

分享者 / 王家琳

隨科技蓬勃發展,智慧手機和網路的普及度逐年提升,促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產生質變。同時間,這樣的轉變,孕育了新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的誕生。根據Pwc的估計至2025年,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美元,對現今市場體系勢必造成衝擊。本文將透過分析參與共享經濟之族群心態,了解共享經濟形成的背景,以及未來產業可以深入經營的領域。

共享經濟的介紹
定義

英國知名共享經濟公司Just Park執行長Alex Stephany定義共享經濟為:「為一個社群透過網路平台,取得閒置資產,或未全部利用資產所創造的價值,因此降低擁有此資產的必要性。」由此可見,共享經濟的形成建基於網路的虛擬平台。平台內,提供網路社群交換之便利性與可能性,也催生了共享經濟。

大事紀

2007年,Apple讓第一支商品化的智慧手機誕生,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具互動性和即時性,此時科技已悄然催生共享經濟的源頭;到了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許多人頓時失業,失去穩定的收入,這促使人們開始尋求額外收入,而共享經濟能提供人們額外收入的誘因,使得整個體系的運作更具吸引力。於是,共享經濟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爆炸性的發展。

結合上述背景,2008年以空間分享為特色的Airbnb成立(如圖表一),透過平台連結社群的P2P模式,開啟共享經濟對產業衝擊的大門。關於共享經濟的運作模式,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界定,然而最為市場認可的有兩種運作模式,一為B2C模式,另一為P2P模式。共通點皆為運用平台連結對商品具有需求的社群,差異點為前者的平台經營者兼具供應商的角色,後者則完全由社群完成交易過程。最早具有B2C運行模式的共享經濟公司為Zipcar,而P2P模式則是金融借貸平台Zopa。

由平台運行所帶動社群之間的互動和交易,這樣的經濟模式直到2008年,才為美國學者Lawrence Lessig命名為共享經濟。直到現在,對於此名稱仍有許多爭議,包括無法涵蓋全部議題,亦或是定義模糊等問題。

03_web_01

圖表一 共享經濟大事紀

主要市場概況

共享經濟在全球主要消費市場中蓬勃發展,其中包含中國、美國和英國。根據中國國家信息化研究部在2016年2月公布的數據中,預計中國當前參與共享經濟的人數超過5億,約占總人口的40%,市場規模更高達1.95兆人民幣(如圖表二)。此外,其也估計未來5-10年,共享經濟至少能在成長40%。而根據PWC在2015年的調查中,美國目前約有20%的成人(如圖表三),實際參與過共享經濟;作為共享經濟發源地的英國,參與比例更高達25%(如圖表四)。這些國家所隱含的消費力和經濟影響,讓共享經濟的發展更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

03_web_02

圖表二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概況

03_web_03

圖表三 美國共享經濟之概況

03_web_04

圖表四 英國共享經濟之概況

共享經濟之要素條件
分享

利用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平台的發展,將閒置資源共享給社群來產生額外的價值,是共享經濟的定義。實際上,這樣的定義源自於我們所熟悉的核心概念:「分享」(如圖表五)。過去,我們會將自身的衣物、食物或是工具,外借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並以互相協助且無私的精神,將資源進行分享。而現今,這樣的歷史悠久的「分享」,結合便利的科技應用,讓資源的使用效益擴大,並產生新的剩餘價值。

03_web_05

圖表五 分享

要素

這份核心的分享價值,是如何在網絡社群中發酵,其實是奠基於平台的設計,例如身分審核機制和公開的資訊,使得陌生的社群能提升對彼此的信任。此外,社群更透過平台的運作,將本身的物資與有相對供給或需求的社群,進行直接交流。最後,資源或是閒置資產的價值便應運而生,進而使擁有資產的必要性降低。因此,共享經濟的必須要素,涵蓋了平台、社群,以及實際或虛擬的資源(如圖表六)。

03_web_06

圖表六 共享經濟之要素

共享經濟之族群心理
參與年齡層和整理概況

根據全球知名機構Nielsen的調查,全球各大地區內,目前已有超過七成的比例,對於「共享」或是「分享」本身的財貨,抱持高度意願。仔細比對各區域後,開發中國家聚集的亞太地區、拉美地區的分享意願高於已開發國家聚集的歐美地區(如圖表七)。主因為亞太和拉美地區的經濟發展,近10-20年蓬勃發展,近幾是同步於網際網路年代。因此網路所衍生的相關應用及發展,其對亞太和拉美地區的衝擊和影響,都會比歐美的已開發國家地區來的更為顯著。

若以年齡層深究對共享經濟的參與意願,不論在哪一個地區,千禧年世代的參與意願和比例最高(如圖表八),而戰後嬰兒潮和沉默的一代其參與情況最消極(如圖表九)。其中,在千禧年世代的分析中,亞太地區的千禧年族群,參與共享經濟的意願將近5成,大幅領先其他區域裡的千禧年族群。就前述提到中國在共享經濟中的蓬勃發展,我們可以推測中國的千禧年世代,便為亞太地區的參與程度,貢獻很高的比例。

03_web_07

圖表七 全球參與共享經濟的意願比例

03_web_08

圖表八 各區域不同年齡層的參與情況

03_web_09

圖表九 各區域不同年齡層的參與情況

分享想法、經驗

在共享經濟的架構下,平台透過機制協助建立陌生族群間的信任,例如身分核對網絡等;然而族群之間的互動,仍需仰賴族群本身對於觀點的分享意願。畢竟唯有嘗試與其他網路族群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是想法,這些成本較低,甚至零成本的資產,才有可能進一步地提供更為貴重的財貨在虛擬又未知的網路世界。

就上述情況來說,全球整體的參與意願,高達7成。其中又以亞太地區的比例最高。推究在中國互聯網及共享經濟蓬勃發展,該國人民對資訊分享,或是自網絡獲取資訊,為十分平常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其母體基數大,皆為可能促使亞太地區對於信息分享意願居冠的原因。

03_web_10

圖表十 各區域對分享觀點的意願比例

代表性企業之參與族群

目前在共享經濟的產業中,有幾家發展快速的公司,包括Uber、Airbnb等。自研究這些企業的參與族群,將有助於了解、分析,參與共享經濟之整體族群的特質、想法。

以Uber為例:根據以研究網路消費行為的Globalwebindex,Uber的服務需求者,性別以男性為主;年齡層方面,主要以千禧年世代占比最高,超過4成;而這些服務需求者又多來自都市(如圖表十一)。研究結果,可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千禧年世代接觸與接受新科技的比例高,加上平台的蓬勃發展,正好與這個世代平行,可作為千禧年世代高比例的使用Uber的背景因素;另一方面,在與鄉村比較,都市擁有較完善的基礎建設有關,例如wifi發射器的建置,能提供以科技為基礎的共享經濟,更好的支持。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Uber的服務需求者,在使用Uber平台有幾項主要原因:容易支付(35%)、等待時間短(30%)、容易叫車(21%)、不想酒後駕車(21%)、安全舒適(18%)、價格(10%)(如圖表十二)。上述使用原因可分析,Uber的服務需求者,其中以千禧年世代為最高比例,他們注重便利性,且較缺乏耐心;同時,對於安全、舒適度的要求,以及對看重價格的影響,可推測他們重視性價比,期望運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03_web_11

圖表十一 Uber服務需求者的背景

03_web_12

圖表十二 Uber服務需求者的需求原因

 

根據Benenson Strategy Group的調查,關於Uber的服務提供者,性別以男性為主;年齡層橫跨範圍廣,從30-50歲的比例最高,總和達5成6(如圖表十三)。也就是,除了原本的千禧年世代之外,更橫跨至X世代,推測原因為X世代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有能力擁有汽車這種較昂貴的資產,故能成為服務提供者。此外,Uber的服務提供者中,有5成以此為全職工作。就千禧年世代來說,部分族群可能尚未進入職場,因此這份兼職便成為他們的「全職工作」;而對於許多已退休的X世代,這份兼職如同他們的新工作一般,作為他們退休收入的額外來源(如圖表十四)。

同樣依據Benenson Strategy Group的研究,就Uber服務提供者來說,參與Uber的原因有幾項主要因素:易於掌握時間表(74%)、收入考量(71%)、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70%)、獲得資金安全感(61%)(如圖表十五)。研究可發現這些服務提供者,重視穩定收入來源的重要性,因為能使生活更安穩;此外,也希望獲得穩定收入的同時,能兼顧生活品質。研究結果符合共享經濟在發展之初,提供人們額外收入的設定。

03_web_13

圖表十三 Uber服務提供者的背景

03_web_14

圖表十四 Uber服務提供者的身份

03_web_15

圖表十五 Uber服務提供者之參與因素

 

以Airbnb為例:根據Statista的研究顯示,使用Airbnb平台的族群中,25到34歲的占比最高達5成6,這個年齡層與千禧年世代重疊(如圖表十六)。性別比例方面,則以女性居多,超過5成(如圖表十七)。與Uber相同,主要參與者仍以千禧年世代為主,這與千禧年世代出生於網路經濟世代的背景有很深的關聯。性別參與度的部分,將在本文後部分的綜合分析中,統一進行說明。

03_web_16

圖表十六 Airbnb參與者的年齡分布

03_web_17

圖表十七 Airbnb參與者的性別比例

 

Jumpshot針對Airbnb參與者的特色,進行整理。作為房客身份的Airbnb參與者,將近九成是結伴而行,人數以2到4人為主。此外,有3成的租客停留時間超過一個晚上,亦即他們選擇使用Airbnb享受不同於飯店的體驗(如圖表十八)。而作為房東身分的Airbnb參與者,超過六成選擇提供整間公寓給租客;且有超過1成5的房東,在Airbnb的平台上,同時出租著2到3棟租物(如圖表十八)。

綜合圖表十五到十八的研究顯示:Airbnb的租客,使用平台提供的特色民宿,可推測千禧年世代對於旅遊,追求差異化消費以及獨特的體驗。這也凸顯千禧年世代,追求自我的特質。而Airbnb參與者中的房東,許多都在平台上提供超過一項的物件,一方面推測其年齡層可能為X世代,因為具備較好的資產負擔能力;此外,Airbnb更讓這些物件的剩餘價值釋放,不只使得原房東獲得額外收入,也活化整體資產市場的效益。

03_web_18

圖表十八 Airbnb參與者的特色

千禧年世代的族群特色

從全球參與共享經濟的族群,到深入分析共享經濟之代表性企業的參與族群,可歸納參與共享經濟的族群以「千禧年世代」為主。

首先千禧年世代生長於網際網路的年代,故其接觸網路以及使用社群的比例,都比X世代和戰後嬰兒潮世代高(如圖表十九)。除此之外,依賴使用社群網絡,使得千禧年世代與社群的連結程度高,在即時訊息、發表部落格文章和使用社群媒體的比例,也同樣比X世代和戰後嬰兒潮世代高(如圖表二十)。

03_web_19

圖表十九 各世代使用社群媒體的比較

 

03_web_20

圖表二十 各世代的社群連結程度

 

除此之外,根據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研究,千禧年世代雖然生於經濟發展較好的年代,但其可支配的餘額卻逐年下降,這樣的現象也為千禧年世代,參與共享經濟提供絕佳的誘因(如圖表二十一)。同時間,可支配所得的下降,也連帶影響千禧年世代對於擁有耐久性財貨的需求,較其他世代低。例如,對房屋選擇租任而非購買的比例,至2013年提升到60%(如圖表二十二);對房屋和車子渴望擁有的比例亦僅有3成(如圖表二十三)。

03_web_21

圖表二十一 千禧年世代可支配所得下降

03_web_22

圖表二十二 千禧年世代對租賃需求的成長

 

03_web_23

圖表二十三 千禧年世代期望擁有耐久財之比例

 

最後根據CWT的調查,比較千禧年世代與其他世代相比,更願意使用共享經濟的相關服務。這項數據更印證了,上述資料所顯示在收入和使用習慣,千禧年世代與其他世代的差異,也讓這個世代對於共享經濟的黏著度高。

03_web_24

圖表二十四 千禧年世代與其他世代對於分享的意願的差異比例

 

從共享經濟的代表性企業中,例如Airbnb和Uber等,我們可以歸納主要參與族群為千禧年世代;此外,透過深入分析千禧年世代的生活背景,可綜合歸納下列幾項特點:就連結度方面,千禧年世代透過網路與世界產生更廣泛的連結,更願意與陌生人交流或是分享;就經濟面而言,參與共享經濟,提供千禧年世代額外的收入,也讓千禧年世代可願意負擔資產的比例下降;就時間層面切入,可歸結千禧年世代追求時效性,較缺乏耐心於等待,同時又期望能擁有高時間彈性;就追求服務而言,期待差異化和個性化,喜好不同的生活經驗。

就上述千禧年世代的特點,我們可分析其心理素質:

03_web-25

結論

共享經濟為21世紀衝擊傳統企業經營模式,最為明顯的新經濟型態。從共享經濟的萌芽,到現今的蓬勃發展,僅短暫的20年,卻已獲得巨大成就。

透過了解參與共享經濟的族群,包括使用習慣、生活背景後,用以分析其心理素質。對於渴望透過共享經濟創業的人來說,其能夠獲得基礎的族群背景資訊;而對於受衝擊的傳統產業,也可以適時調整其策略,以符合千禧年世代的需求。我們可以持續觀察千禧年世代多變的特色下,會引領共享經濟前往新的藍海,繼續蓬勃發展。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2323631cea3
  2. https://www.pwc.com/us/en/technology/publications/assets/pwc-consumer-intelligence-series-the-sharing-economy.pdf
  3. http://Downloads/Nielsen-Global-Share-Community-Report.pdf
  4. http://www.globalwebindex.net/blog/the-demographics-of-ubers-us-users
  5. http://www.its.dot.gov/itspac/dec2014/ridesourcingwhitepaper_nov2014.pdf
  6. https://2q72xc49mze8bkcog2f01nlh-wpengine.netdna-ssl.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BSG_Uber_Report.pdf?_ga=1.139392819.1074980049.1472630809
  7. https://www.jumpshot.com/airbnb-infographic-who-uses-airbnb-and-why/
  8. http://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pages/millennials/
  9. http://www.cwtinsights.com/trends/the-sharing-economy.shtml

分享於社群: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