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請留下您的E-mail將定期收到電子報

近期文章

聯絡我們

電話:(02) 2723-1748 / 2723-1880
地址:台北世界貿易中心3樓G區35號
Email:teba@teba.org.tw

Fintech:突圍新世代的數位浪潮

指導者 / 總編輯張蕙娟
分享者 / 詹如意、李庭萱

前言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調查,傳統金融產業現正面臨迫切的危機,在 2020年將有四分之一的業務會受到金融科技公司影響,當中又以付款與交易被侵蝕的最嚴重,資產管理業務與保險則在其次。銀行分行轉型、裁減人力已成為金融產業最棘手的問題。相對過往極盛時期聘用的人數,英國金融時報觀察到美國、歐洲已裁減掉約 73 萬人,預估在未來 10 年內,還會因為金融科技崛起的關係大量裁減 170 萬人,佔目前職員總數的 30%。金融科技的核心價值,正是因為它能降低營運成本、差異化服務內容以及增加顧客的黏著度。

金融服務將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這句話明確指出了未來金融科技的走向,而根據高盛的研究,美國的千禧年世代即將成為未來二十年的主力消費族群,他們的消費將重塑經濟模式。為了贏得這群未來消費主力的青睞,將迫使企業研究如何在未來幾十年與他們做生意,編輯小組就金融科技與深入千禧年世代的分析,最後介紹金融科技將如何影響其他不同產業的發展,為大家解析這股數位浪潮下的趨勢洞察。

金融科技發展

金融科技大世紀

03_01

圖表一 金融科技大事記

03_02

圖表二 貨幣的演進順序

金融科技的概念與應用已存在超過六十年。從1950 年開始,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首先發行了信用卡,讓人們在購物結帳時,可以選擇用非貨幣的形式支付(圖表二)。
1960 年代,英國倫敦的巴克萊銀行出現了第一台自動提款的 ATM ,取代了銀行櫃台與人互動的角色。隨後的十幾年,Charles Schwab成了第一位嘗試新交易規則的證券交易商。這個新規定廢除了固定佣金。在此規則之前,數以百萬計家戶的投資機會是受到限制的。而遊戲規則在 1975 年被改變,當證券交易商對於佣金的限制被SEC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打破。

1990 年代,在網路和電子商務發展日新月異下,線上股票交易改變了佣金的形式。很多公司追尋著這一波線上交易行動的浪潮。例如 1994 年的八月,K. Aufhauser & Company 成為第一家透過自身的WealthWEB 提供線上交易的券商,或者像 Datek -一家在 1970 年建立的證券經紀商,在 1996 年提供了線上零售交易的服務。

1998 年PayPal(https://www.paypal.com/tw/webapps/mpp/home)成立,成為第一個網路銀行品牌。當時大家尚未能把這概念和科技做連結,因為「金融科技」這概念當時尚未出現。PayPal 並沒有受到如同銀行的管制,但它是和線上銀行最接近的一種形式。一開始以 Confinity 的名稱成立,接著才和 X.com 合併。以一個非常遠大的目標經營-透過 email 寄送現金,並且這家公司藉由 eBay 的買賣雙方找到了利基市場。PayPal 在 2002 年 IPO上市,後來變成 eBay 完全持有的子公司,並於2015 年7 月20 日正式拆分,脫離Ebay獨立,現為一上市公司(股票代號NASDAQ:PYPL)。

「網路 2.0」從 2004 年開始變成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階段,用來描述網路的第二次崛起。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P2P 借貸模式、機器人顧問、比特幣、支付等金融科技開始崛起,並搭配 iPhone 的推出,代表了一種所有產業將很快被科技打亂的前奏。智慧型手機在這個階段讓所有產業的創新可以同時百花齊放。直到今天,無數的金融科技公司(例如:LendingClub 、螞蟻金服)逐漸踏上 IPO 的新里程碑。人們相信金融科技的創新還會再延續到未來,創造出更多的改變。

衝擊與挑戰

資誠(PwC)2016發布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Global FinTech Report 2016),揭露出全球面臨金融科技趨勢現況,指出金融科技將從外而內改變金融產業,全球高達83%金融機構都擔憂自身的業務將被金融科技公司搶走。受影響最大的金融服務領域,包含消費者金融服務、轉帳及支付服務,也有多數資產管理及保險業者也都認為自身業務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中,銀行業、支付業認為,在5年之內,會有近3成(28%)業務將遭到衝擊,保險業、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則認為,將有2成以上(22%)的業務受衝擊。主要對金融業者帶來的威脅包括營業利潤(67%)、失去市場占有率(59%)、資訊安全/網路隱私(56%)、以及顧客流失率的增加(53%)。

03_03

圖表三 金融科技的衝擊與挑戰

金融科技的介紹

簡介

金融科技,英文稱作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為FinTech,其概念為利用網路、行動科技來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範圍如業務模式、產品、流程、應用系統等;而除了以數位化來改善原本銀行的各項功能外,甚至還發展出新形態的金融服務和商品,顛覆了傳統金融上的服務與交易行為。
而金融科技區分成六種商業模式(如圖表四),為P2P網路貸款、虛擬貨幣、第三方支付、群眾募資、P2P匯兌、機器人理財。

03_04

圖表四 金融科技六大商業模式

P2P網路貸款

P2P網路貸款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peer是個人的意思,為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模式。藉由網路平台搓合借貸雙方(如圖表五),讓有閒置資金的人透過該平台將錢借給需要資金的對象以獲得報酬,不同於銀行以中介的腳色在其中直接賺取利差,P2P網路貸款淡化金融業中介的模式,讓出資者可獲得較高的利息收入,借貸者籌資的成本也降低。

而p2p借貸的風險包括由於借貸雙方互不認識的倒帳風險、平台業者會捲款潛逃、詐欺等平台倒閉風險、個人資料外洩疑慮、投資人借出的款項並非隨時可以收回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及投資損失或糾紛的風險等。

03_05

圖表五 P2P網路貸款模式

虛擬貨幣

電子貨幣是指以數位記帳的方式代替使用現金交易的貨幣系統,狹義的例子如具有網上銀行功能的銀行卡,而廣義的範圍便包含虛擬世界中的數位貨幣,即虛擬貨幣,是由開發者發行與管控,供特定虛擬社群成員使用的貨幣,例子如電玩遊戲金幣、比特幣。

然而虛擬貨幣並非真實貨幣,在兌換、買賣或持有虛擬貨幣涉及相當程度的風險;如交易平台停歇、倒閉,或被駭客入侵,消費者可能會面對損失金錢的風險、虛擬貨幣並沒有現實貨幣防偽技術,網路駭客會利用其安全漏洞生產偽幣的風險、虛擬貨幣價格波幅非常大,其價格急劇升降將不能保證貨幣價值穩定的疑慮。

03_06

圖表六 虛擬貨幣模式

以彼特幣為例(如圖表六),比特幣是指依靠用戶群(peers)交換資訊的網際網路下,支付系統虛擬計價的貨幣,藉由一種稱為「挖礦」的過程取得,能存在虛擬帳戶內的電子錢包,可用來交換貨物、服務,甚至兌換其他貨幣。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為買方及賣方間建立一個中立的支付平台,通常為銀行或電子商務企業等具實力及信用保障的獨立機構,在此平台扮演交易過程上居中者的角色,為線上購物者提供資金劃撥的通路與支付服務,而此角色更是一信用的仲介,能建立起網路上商家和銀行之間的連結,實現第三方監管和技術保障的作用(如圖表七)。以中國支付寶為例,當買方於網路上訂購商品時,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即支付寶提供的帳戶進行貨款支付;貨款支付後,支付寶平台會通知賣家貨款到帳並要求進行發貨,之後買方在收到貨品及檢驗確認後,通知可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帳戶,此一模式提供資金代收代付,也讓交易更有保障。

即便第三方支付帶來不少便利性,但亦伴隨著風險。比如,由於第三方支付具有隱私性的交易資訊,若無相應機制來辨識、記錄資金的來源及流向,有可能成為不法資金的洗錢管道。另外,第三方支付業者預先代收的款項累積金額相當龐大,若缺少適當的金融管制,將無法管控業者對該資金的運用,例如進行高風險投資或侵佔挪用,進而損害使用者權益。而第三方支付系統乃蒐集存放大量消費者的金錢與資料,也面臨被駭客入侵或資料發生滅失的風險。

03_07

圖表七 第三方支付模式

群眾募資

群眾募資的概念為,個人或小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展示並散播計畫內容、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等資訊,來向有意支持、參與及購買的群眾籌集資金,而在一定的時限內,達到事先訂立募資金額的目標後即為募資成功,最後得以實踐其計劃或完成作品(如圖表八)。一般的群眾募資,將贊助者投入的資金視為捐贈性質的,但對創業者或其他人士而言,這是個良好的籌資方式,乃進而發展出債權或股權性質的回饋。另外,相對於傳統的融資方式取得經營的資金,群眾募資能幫助小本經營者降低創業的門檻,也因為事前募資需取得支持者的認可與評價,降低了創業成本與風險為其一大價值。

而群眾募資也具隱憂,當消費者事先贊助了某計畫,但計畫結果有多種可能,如根本無法募足資金,可能進度不如預期、最後收到的產品與原先計畫的示意不同等,且其中也不乏編織泡沫、詐騙的案例,故應注意提案者定期回報的進度及保持互動追蹤。

03_08

圖表八 群眾募資模式

P2P匯兌

P2P匯兌的平台採用點對點(Peer-to-peer)轉帳技術,讓手上有貨幣對換需求的人透過平台,以比銀行還要低的兌換利率直接找到能對換貨幣的對口來換取。例如想將手上的歐元換成英鎊的使用者,透過將歐元存入平台,與另一方具有將手上的英鎊換成歐元的需求者進行對口的配對,該過程中會跳過銀行這個中介的腳色,能直接將錢轉入對方的戶頭,過程與平常透過銀行轉帳般既方便又快速,並且只會收取少量手續費(如圖表九)。當用戶可以保住自己的資產,不用繳納大筆手續費給銀行,採用合理且公平的匯率時,資金流動更自由快速,交易市場也便逐日擴大。

03_09

圖表九 P2P匯兌模式

此模式與俗稱地下匯兌(黑市)的概念類似,不過地下匯兌收取高昂的手續費,p2p平台則相對低許多(圖表十);認不清借款對象、雙方資訊無法全然揭露、遇詐欺的匯兌平台等為其共同風險。然而p2p匯兌相較於黑市的合法性處於模糊地帶,我們推斷差異在於若僅是自行具換匯需求,於平台上找到具有相反需求的用戶兌換,為客串的買賣而非為「常業」則不屬違法行為;另外,國外合法的p2p匯兌平台有申報資金的原始流向,及驗證與審核所有用戶身分的規範,避開黑市不透明操作的風險。而台灣的銀行法目前仍禁止非銀行經營匯兌業務,倘若開放,權衡創新與信用風險的規範、保護交易者權益仍為一大考驗。

03_10

圖表十 P2P匯兌平台與地下匯兌異同

機器人理財

有別於傳統依賴理財分析師和基金經理指點,或用戶自行評估選擇理財產品的模式;利用機器人理財能幫客戶演算,並制定出低成本的個人投資組合計劃,藉由大數據的分析,能降低用戶選擇理財產品的門檻及提高收益,且不會收取高昂的顧問費用。以美國極富盛名的免費個人理財網站「Mint」為例(圖表十一),用戶於平台上綁定個人帳戶,平台會與銀行同步自動更新財務資訊,再運用Mint平台數據統計與智能計算的功能,幫助用戶分析出開支比重,制定客製化的理財方案,並推薦合適的金融商品。機器人不僅協助處理眾多資料且具備邏輯運算的能力,使之比人工更精準且效率更高。

03_11

圖表十一 機器人理財模式

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概況

03_12

圖表十二 全球fintech活動量

2013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額約為45億美元,2014年成長三倍之多高達126億美元;2015年全球fintech投資與2014年相比約成長1.75倍,金額已超過220億美元(如圖表十二),此蓬勃發展的速度顯示,金融科技發展已成為趨勢,且受到多數投資者青睞。其中,美國地區2014年至2015年成長幅度約44%是成長的最大推手,2015年美國地區投資額佔全球投資的67%,以紐約與矽谷兩大城市為大宗;而歐洲地區約占16%,以英國倫敦為主;亞太地區約佔17%,以中國和印度投資額居多,又中國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成長了445%,可見亞太地區金融科技的發展亦不容小覷。

各國金融環境

03_13

圖表十三 金融科技發展的五大聚落金融環境

目前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五大聚落城市為美國矽谷、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中國香港、新加坡(如圖表十三),而各國金融科技的發展程度伴隨著其金融環境、網路科技的發展、市場創新與監管程度會有所不同。

Fintech的時代,擁有將大數據分析、社群經營以及移動通訊與金融服務相結合,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乃是美國矽谷能為全球金融科技第一大聚落的原因。於矽谷發展的fintech新創公司多來自科技業的背景,其發展出的技術多半會取代傳統金融業的服務和流程;也因當地成熟的創業環境,讓矽谷的Fintech團隊多依賴創投資金獲得募資,甚至還能汲取具創業經驗的創投在商業模式、營運、資本方面的協助。而根據埃森哲管理諮詢公司(Accenture)的報告,2013年金融科技業有32%的融資以及20%的交易發生在矽谷,獲得總額超過 9.5 億美元的創投資金,至2014年更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該地發展的金融科技解決了傳統金融業無法滿足的顧客需求,故能快速地取得市場創投、政府和傳統業者的廣大青睞。

美國紐約的金融環境健全度為全球第一,該地成熟的金融產業帶來大量的客戶和資金。此地發展的fintech以優化原本傳統金融業的流程和服務為主,而追隨金融科技浪潮出走的金融業者,也因了解金融業的作業流程和風險管控,在具有金融業的背景下更願意和傳統金融業者合作,並配合針對金融科技業而生的加速器和育成中心,使fintech新創的成本大幅降低,而成為美國金融科技業發展和成長快速的地區。

英國倫敦同樣具有成熟的金融產業而帶來大量的客戶和資金,為金融環境健全度全球第二的城市。於2008至2013 年以倫敦為核心的金融科技交易額即佔全歐洲的52%,除了本身健全的金融環境,政府對金融科技業態度鼓勵,並成立許多加速器和育成中心、整合fintech人才為聚落發展的關鍵因素;讓傳統銀行業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合作夥伴與輔導對象,使銀行業者與新金融業者兩者共生,而非成為倫敦發展金融科技的包袱。金融科技與傳統銀行業互利互惠,建立起金融人才的合作機會,互相資助彼此所需的資源,乃讓倫敦成為歐洲金融科技的中心。

然而於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英國的金融科技之路也受到考驗與衝擊。由於境內網羅人才已漸不易,加上脫歐後尚未明朗的外來移民、專才招聘的相關規定會影響人才流動的意願,英國將面臨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口,這也連帶著減少產業可能向歐盟延伸的機會。又脫歐後,將會動搖外來投資者對英國市場的信心,且英國Fintech新創市場將與歐盟市場切割,即便數位服務已能跨界,但原本同處單一市場內的顧客們,變成了境外顧客,增加了提供服務的門檻和成本,導致可擴展的市場範圍也縮小。根據研究公司William Garrity Associates的報告,預測脫歐後在英國金融科技的投資將減少50%,且未來五年將損失50億美元投資,並迫使公司遷往美國或其他歐洲國家,說明了英國脫歐對於金融科技行業影響甚鉅。

香港為亞洲的金融匯集中心,金融環境健全度為全球第三,另也因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國際化」和「中國市場」雙重優勢的金融中心,市場金融活動頻繁,交易規模多是龐大與雄厚。近來香港政府也意識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釋出更多優惠金融科技發展的方案;另也根據安永《FinTech接受度指數調查》發現,香港為使用FinTech比率最高的國家,該比率達29.1%,其次依序為美國(16.5%)、新加坡(14.7%)、英國(14.3%)。此聚落發揮地緣優勢與金融規模,並配合極佳的網絡建設,使香港面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時,也能維持金融穩定及發展本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全球金融環境健全度第四的城市為新加坡,該區金融科技新創氣氛越來越濃厚,政府政策大力投入支持,扶植新創具有完善計畫,比起香港以符合香港法例的方式來創新,新加坡則是改變自己的法規,積極配合創新科技來實踐,加上其國際化的程度高,另擁有整個東南亞的市場做腹地,金融科技業者成長速度居亞洲之冠,也逐漸轉型為亞洲金融科技的重鎮。

然而異軍突起的上海,成為香港與新加坡角力外共同潛在的威脅,中國政府積極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逐漸開放的市場、保障投資者信心的政策、優秀的金融人才、網絡創新等發展大幅吸引外資,在香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幅度放緩而受衝擊下,上海也漸脫穎而出。

各區網路科技發展

網路科技的高速發展,其影響力也滲透至金融業,而金融科技發展的一項要素便是完備的網路寬頻建設。網路基礎建設和技術的到位,增加4G行動網路與頻寬,並配合無線傳輸技術,讓科技的發展成為金融業流程朝向數位化發展的動力。根據GSMA(行動通訊相關業者協會)《The Mobile Economy2016》報告(圖表十四),北美地區4G網路的佔比從2015年的56%至2020年預估提升至85%,歐洲地區4G網路的佔比從2015年的22%至2020年預估提升至57%,亞太地區4G網路的佔比從2015年的14%至2020年預估提升至35%,拉美地區4G網路的佔比從2015年的6%至2020年預估提升至31%,非洲地區4G網路的佔比從2015年的0.6%至2020年預估提升至7%。又配合各地區持有智慧型手機的用戶數推估,北美、歐洲、中國地區持有布局金融科技的潛力。

03_14

圖表十四 全球網路科技發展

另外,監管機關對相關金融法規的開放性,也將會影響fintech的創新應用與發展,此部份我們不做法規的探討,但法規的限制與鬆綁及信任機制的配套措施,為發展金融科技產業該具有的調適。

美國跨世代使用者分析

03_15

圖表十五 美國跨世代使用者分析

隨著美國千禧年世代逐漸進入成家立業、正要花錢支出的年紀,這個族群同時緊緊牽動未來20年的科技消費趨勢,根據白宮《十五個關於千禧世代的經濟事實》,這是一群美國歷史上,種族最多元、教育程度最高的世代。他們42%非白人,有色人種比例是嬰兒潮世代的2倍。61%的千禧世代有上大學,遠高於嬰兒潮世代的46%。最重要的是,他們都經歷過美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相較於其他世代,這一代人成長於數位與互聯網世代,習慣在手機上使用社群平台與媒體串流,網路科技的發展讓他們能和世界連結,擁有更多的全球觀與包容性,這一代的人因為不曾經歷戰爭及冷戰的時代,相對天性也較於樂觀,願意接受新科技的程度也更高,因此這群人在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也是最高的,使用比例占42.9%,以下我們將更深入介紹千禧年世代的科技使用與金融服務信任關係

千禧年世代科技使用

根據 My.com 的調查顯示,千禧世代比其他年齡族群更熱愛行動裝置。幾近98 %的人每天都會上網,超過91 %的人每天至少花 1.5 小時上網;週末會有79 %的人上網 2 小時以上;超過55 %的人每天平均花四個多小時上網。超過32 %的千禧世代是行動裝置重度使用,每天上網超過 5 小時。此份研究調查了美國 1000 多名千禧世代,千禧世代因為成長過程經歷網路和行動技術快速發展,整天沉浸泡在行動網路裡面。在美國,超過九成的千禧世代擁有智慧型手機,41 %的人擁有平板電腦。

而在Mary Meeker發表2015年的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也指出,「千禧世代」習慣隨時隨地帶著他們的智慧型手機,就好像是分不開的密友。有87%的人表示,手機不管日夜,都不曾離開過我身邊,80%的人表示,當我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我的手機,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有60%的千禧世代相信在未來五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

03_16

圖表十六 千禧年世代的智慧手機使用行為

千禧世代對於傳統金融的信任

信任是商品和服務的交換的基礎,也能造就高效運轉的金融體系。然而,現在,世代交替正在進行中,對於過往對於金融服務的信任觀念正重塑中,也充滿了挑戰,千禧一代,是現代轉變的核心。相較於前輩嚴謹的工作態度,千禧有時被認為用更寬鬆的態度工作,並且他們被設想是傾向短暫享樂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千禧年世代承擔比前輩們更多的財富,也就是說,掌握了更多得權力。但近年的經濟不景氣與金融詐騙事件已經造成所有投資者越來越不相信金融服務公司,包括出生且成長在金融危機期間以及在經濟不景氣下的復甦時期的千禧世代,他們更不信任金融品牌和機構,千禧世代從小便開始接觸各方面的科技產品,這使得他們相較於使用傳統的金融服務,會想嘗試透過自己尋找更大的市場機會並新創的金融科技創新產品,發展自我掌控度更高的金融科技事業。

Millennial Consumer Trends 2015 調查顯示,60%的千禧世代表示他們買不起房,另外有2/3的人相信他們未來不會得到社會保障,這兩種反映顯示出的千禧世代對於他們未來的財務計畫中,抱持著不明朗和不確定的心態。

03_17

圖表十七 千禧年對於人際的信任程度

千禧世代對企業的信任

近十年來,企業與組織開始透過回饋與支持社會原因使自己與眾不同。隨著時間的進展,這種方式已不再特別,而漸漸成為一種標準。千禧世代是一個多樣化的世代,隨著他們的購買力增加。他們的價值觀與信任感也深深影響金融行為,89%千禧世代表現出更強的意願去投資具有社會及環境使命的企業,有91%的人會對這些公司產生更多信任,例如Tom’s公司或是Warby Parker(Warby Parker打破被壟斷的眼鏡產業,對抗高定價的眼鏡公司,繞過傳統銷售渠道,直接通過網站與客戶打交道,提供高品質、時尚、且低價的眼鏡,使發展中的國家的眼鏡能更普及)。

雖然企業對社會目標可以提高客戶的參與度與投資,但企業也要注意不要透過公關行為誤導千禧年的客戶群,他們可能不會接受。事實上,有超過三分之一千禧年世代表示會積極研究公司的商業行為。他們更傾向在做出投資決定時要考量的是企業對社會和環境的承諾。有趣的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世界金融產品與服務也開始因應這股信任觀念轉變。Fintech新創公司現正透過技術與重新設計社會企業模式與深深地影響顧客行為。例如,一間匯款金融科技公司BitPesa,它使用比特幣Blockchain的技術使想從世界各地想轉帳到肯亞的人可以繳交低於3%的手續費甚至更低的費用完成跨界支付不只降低跨境轉移資金相關的費用,BitPesa也努力突破肯亞的金融基礎設施的限制,擴大肯亞境內居民原有的消費和商戶支付服務。

03_18

圖表十八 千禧世代對於企業在社會上的角色的信任感

千禧年世代對銀行使用調查

Millennial Disruption Index的研究報告指出,銀行業將受到千禧年世代顛覆的風險最大。這項研究對出生於1981年至2000年之間的年輕人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調查。研究發現,71%的「千禧一代」寧可去看牙科醫生,也不願去聽銀行在說什麼。另外在品牌忠誠度的調查結果顯示,53%的「千禧一代」認為,所使用銀行提供的服務與其它銀行沒有任何區別。更加令金融業感到不安的是,調查還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千禧一代」不排除在90天內換銀行。

國際知名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旗下的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也針對美國的千禧一代對銀行使用的偏好調查,隨著數位和移動設備技術的發展,這些人越來越多的偏好使用手機銀行。BI Intelligence挑選了1500名千禧世代用戶,通過調查他們對銀行程式的使用和偏好,並對銀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相關預測,透過此調查顯示,前三名千禧年世代會進銀行的原因,21%的人認為他們是去從事在非線上活動才能處理的事務,17%的人是因為銀行處於離自己非常方便的位置,17%的人認為處理銀行事務直接與人溝通會更方便。在千禧世代逐漸把實體銀行定義在非必要的存在之下,可以推測銀行在未來的分支機搆與ATM將逐漸減少,伴隨網路管道的發展,很多用戶對銀行分行的訪問次數越來越少。同時,伴隨著線下交易成本的上升和經濟環境的影響,這些分支機搆將逐漸關閉,並且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徹底消失。與銀行分支機搆相比,ATM有著相對低廉的運營成本,這也是ATM可以替代傳統銀行櫃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隨著現金和支票交易量的下降,以及數位貨幣的流行,ATM恐將成為不必要的使用設備,最終面臨著與銀行分行相同的命運。

2016七月,台灣史上第一宗ATM提款機遭跨國集團盜領案,第一銀行四十一台ATM中毒,兩天吐鈔超過八千萬,似乎顯現台灣金融業目前已成為國際駭客攻擊標的,不只在台灣,今年5月,日本超商ATM同步遭盜,損失超過14億日圓,轟動日本,至今案件仍在調查,警方持續追查金流下落。近年來,世界各國發生多起信用卡在ATM盜領現金的案件,可以推測背後可能有國際性的犯罪團體,進行大規劃的國際犯罪。區塊鏈安全技術被廣泛討論應用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討論如何進行「去中心化、去銀行化」的安全控制,可以見得,下一個金融科技應用在金融安全的領域刻不容緩。

03_19

圖表十九 千禧世代拜訪實體銀行的理由

Fintech趨勢下各產業發展與影響

03_20

圖表二十 各產業發展與面對衝擊

移動網路的數位時代,新科技提供了fintech創新服務的方法與素材,而金融科技浪潮帶來的新影響也將使各產業面臨不同的發展與衝擊;我們根據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所發布的《金融服務的未來》,將金融服務區分成支付、保險、融資、募資、投資管理、市場供應六個核心面向,並討論fintech於各產業下帶來的創新與轉變(如圖表二十)。

支付

生活中透過各方面的支付,消費者得以獲取各種服務與滿足需求。而fintech下電子支付業務的蓬勃發展,搭配著行動裝置,使支付程序具有便利、效率、交易可追溯、增加消費者體驗的優勢,僅需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完成付款以及繳費服務的方式,消費行動化的趨勢漸取代部分的現金與支票交易,造就了無現金的環境,以及衍伸了需與如paypal、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業者合作或系統開發的需求。

以零售通路業為例,採用電子支付除了優化現有支付面的程序,以增進消費者和店家的交易體驗外,更可透過大數據分析,累積更多交易資料,讓服務提供者以及店家更深入認識顧客及業務並幫助促銷。此種線上線下(O2O)的零售方案搭配fintech於供應鏈上的應用,將有機會解決零售產業內跨境支付、偽鈔、重複點算、盜竊等問題,也因fintech帶來交易上的自動化及虛擬化,更多的支付轉為無形,故需強化以客戶為中心把服務與資訊有效整合的能力,以滿足移動網路時代下顧客的購物需求及消費行為的轉變。

受到互聯網與行動支付的衝擊,景氣度低迷、消費渠道多元化、購物生活型態改變的影響,使傳統零售業面臨轉型的命運,當守舊易被時代淘汰,而跟進則須衡量作為後進入者與電商開創者競爭的兩難下,引入包含第三方支付系統的線上支付服務成為切入O2O潮流的新工具。為開拓銷售管道及抓取線上客源而建構的線上商城,應與線下實體經營為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角色,以實體店為依託,透過支付寶等第三方平台採行動支付方式,將線下顧客轉化為商家的線上客源,完成線上商城的導流。而藉由平台的優惠券、行銷活動推送、會員積分經營等手段,又可以把線上顧客往線下引導,傳統零售業者由此可達線上線下相互導流,且能避開線上商城和實體店自相殘殺的競爭;如韓國樂天百貨於2015年引入支付寶平台,希冀挽救十年來首次的業績下滑。

保險

保險市場網絡化後,保險業者能藉由行動裝置、定位系統、網路活動情形等產生之數據,來即時蒐集、追蹤並掌握保戶使用情形及行為模式,並透過事先管理個人風險,發展更多個人化商品、個別保險費率,還能提供與保戶狀況及生活型態攸關的財務效益資訊。

然而fintech的來襲,也造成了保險業價值鏈分解。例如,傳統上面對面賣保單的業務面臨挑戰,現今民眾可透過網路平台進行線上比價與投保,甚至連google等科技公司也加入線上銷售保單的業務競爭;另外,如uber汽車共享租賃服務類的共享經濟模式、無人駕駛車輛的出現、物聯網下金融服務的創新,將會使得顧客面臨的風險改變,進而轉向均質化的風險,且評估風險的方式也須隨之演化,但由於傳統業者很難走出既有的框架及額外吸收非金融的知識去朝向網絡平台的應用,相較fintech下的金融服務,因傳統保戶忠誠度的降低、業務員通路及品牌之傳統競爭優勢的喪失、精算及核保能力無法匹敵等因素,對於傳統保險業者在包括產品開發、銷售、核保、理賠、風險資本及投資管理等價值鏈上有很大的衝擊。

融資與募資

Fintech下的融資與募資活動,乃是共享經濟的形式。所謂共享經濟,就是一個去中介化的過程,P2P的借貸和群眾募資皆是讓融資方和投資方直接進行交易,將投資方自己擁有的閒置資產與資金,變成有用或可以賺錢的東西,並藉由用戶間的直接穿透來支持融資方,而成為金融上的共享。共享金融下,個人對個人的小額資金流動也使資產趨向微型化,無須再透過銀行端間接融資的形式,也降低了許多金融成本。

此種金融科技所創新的借貸服務,也發展成憑藉其小額貸款業務的客戶資源、電商交易數據及產品結構的優勢,於線下成立實體小額貸款公司來對其平臺客戶進行服務,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實體交易轉化於虛擬世界中,又線上與線下的整合,讓fintech成為線下交易服務的前臺,並進而創造線下商務的機會,如台灣最大募資平台flyingV(https://www.flyingv.cc/)。

投資管理

金融科技的創新突破下,出現了許多自動投資顧問服務及交易平台,提供線上理財的諮詢與服務,此即機器人理財顧問。而這種新型態的理財顧問透過收集投資者的基本資訊,如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再進而根據這些資料建立並自動調整投資組合,同時盡可能避免非必要的手續費、稅費,客製化的服務及低成本與精密的演算技術,屏除了傳統顧問的中介,讓投資人對於管理自己的財富更具主導權。

另也由於金融服務範圍擴大及創新下的專業分工,金融機構會受限於組織彈性及靈活度,無法即時調整以因應,使得其內部將有更多的流程須交由外部專業供應商來提供,以提升營運效率。例如進階電腦分析的技術、自動化流程的服務等,金融機構本身不需具備精密的基礎設備,與新的外部服務供應商連結下,將能擁有更具效率且更精密純熟的流程管理,進而改變了原本被認為應是內部管理的流程。

以信託顧問業為例,新型態自動化的投資顧問及流程外部化專業供應商的加入,使複雜的財務管理門檻降低,讓個人投資者有更好的能力與權力來做決策,使得傳統理財顧問諮詢的價值有所改變,在強調個人化服務與客源移轉至機器人理財顧問的趨勢下,信賴關係的經營與品牌提供服務的差異性會是傳統組織調整的關鍵方向;如市值7億美元的美國線上機器人投資顧問平台Betterment(https://www.betterment.com/)。

市場供應

隨著大數據處理與演算法的進化,採用更聰明快速的理財機器使得在交易資料蒐集、分析及利用的速度上增加競爭力,並能即時回應時事的發生,有效調整重點交易的策略,故市場上人工執行交易處理將會減少,由聰明的機器取而代之;如HSBC匯豐銀行截至2016年3月為止在台灣已關掉13家分行為因應數位金融業務發展所做的調整。

而在擁有互聯網特性的資訊、商品交易平台提供線上金融的服務下,衍伸出屬於金融社群的新市場,社群網站平台包括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金融參與者能透過社群平台分享投資想法、新聞、資訊和研究報告等,網絡使參與者彼此連結增加,社群的力量進而提升了整體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與效率,這讓快速回應市場的能力成了洞察市場的基本條件不再為勝出的關鍵,而制定策略的發展方向才是有效抓取競爭市場利益的機會點。

以台灣證券交易業來說,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提到,推動證券自動化交易機制網路下單比率達70%,金融科技發展下交易自動化的即時性、個性化商品、生活化的數據內容,為傳統交易增添更便捷、互動性更佳的服務通路。

行動、雲端、大數據、社群網絡的浪潮下,金融科技將產業推向數位化的發展趨勢。融資、募資、投資管理領域下資金的投放,以及支付、保險、市場供應領域下資金的調達,改善了資金在時間序列、空間移動上的流動性;「去中介化的創新、資源的共享、自動化的協作」之趨勢,挑戰了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和消費行為,產業與fintech的整合應用,在提升營運效率、創造嶄新價值的過程中,實現金融業務的價值之餘,也能同時提升消費者生活化的金融服務體驗(圖表二十一)。

03_21

圖表二十一 Fintech價值建構圖

結語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創新,不然就等著滅亡(Innovation or Die)」。在網絡科技的創新時代下,金融科技的浪潮即將席捲各產業與消費生活。Fintech的廣泛應用將會精簡產業中不必要的流程、業務等,使消費和交易省去不少時間,提升金融服務體驗的便利性與流暢感。而科技發展衝擊以往消費模式下,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乃牽動著未來20年的科技消費趨勢,這個熟習網絡與移動裝置的新世代,其價值觀與信任感也深深影響著關乎人類財富的金融行為;而預期在不久的將來,Fintech趨勢將會帶動更多產業的革新,互聯網對於新世代生活型態所帶來的改變下,市場積極擁抱消費核心的千禧年族群,將更是產業與Fintech整合應用、驅動數位服務體驗優化的首要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s://ir.nctu.edu.tw/bitstream/11536/79823/1/751301.pdf
  2. http://www.slideshare.net/FinTechHk/fintech-hong-kong-report?qid=d98baadf-9e74-4691-b398-755a63baa69f&v=&b=&from_search=9
  3.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6664
  4. https://www.gsmaintelligence.com/research/?file=97928efe09cdba2864cdcf1ad1a2f58c&download
  5. https://www.gsmaintelligence.com/research/?file=97928efe09cdba2864cdcf1ad1a2f58c&download
  6. http://www.cfd.tw/mod/news/index.php?REQUEST_ID=cGFnZT1kZXRhaWwmTmV3c0lEPTI2MzU0
  7. http://mymkc.com/articles/contents.aspx?ArticleID=22453
  8. http://www.inside.com.tw/2015/07/21/the-future-of-banks-in-Taiwan
  9.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12/17/fintech-in-future/
  10.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12/17/fintech-in-future/
  11. http://www.ithome.com.tw/news/105949
  12. http://www.01caijing.com/ejinrong/4613.htm
  13.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igital-banking-channels-are-serving-millennials-needs-2015-10
  14. https://blog.my.com/study-my-com-finds-millenials-are-constantly-plugged-in-u-s/
  15. https://www.gfsi.ey.com/media_files/document/journal/1%20EY_GSFI_Journal_V3-I3_FinTech_Adoption_Index_final.pdf
  16. http://www.slideshare.net/kleinerperkins/internet-trends-2014-05-28-14-pdf
  17.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27000125-260210
  18. http://money.yam.com/news/cna/fn_news/201604/20160425672684
  19.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1675548
  20. http://www.bnext.com.tw/column/view/id/39151
  21. http://finance.technews.tw/2016/05/03/fintech-learn-more/
  22.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604250215-1.aspx
  23. http://www.ey.com/TW/zh_TW/Newsroom/News-releases/news-2016-EY-fintech-adoption-index
  24. http://www.fenc.com/magazine/show_faq_new.aspx?SN=7818
  25. http://www.slideshare.net/lesechos2/pwc-blurred-lines-how-fintech-is-shaping-financial-services?qid=da80abdc-135e-4f1d-8c51-cb2936b3ba24&v=&b=&from_search=2
  26. https://read01.com/yLakg2.html

圖片來源

圖表五~圖表十一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8097
圖表十三、圖表十四http://i.imgur.com/EMclzAW.png

分享於社群:

更多內容